郑乃君:敢挑战、善钻研,大四时发表SCI论文
■ 记者 田敬权
【人物故事】
本科生郑乃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下发表SCI论文
大多数人都是读到博士,才会发表SCI论文,可郑乃君不一样,还在读大四时,他就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支持下,发表了1篇SCI论文。
郑乃君,男,浙江省舟山市人,祖籍河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级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2013年6月,作为负责人,他与同学黄鑫、陈小康一起申报的“众核通信架构设计与仿真”项目,获得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支持。
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在导师顾华玺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下,他们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文。2015年4月,其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CSquare: A New Kilo-Core-Oriented Topology (一种面向千核的新型拓扑结构),被 Elsevier 旗下 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systems 杂志接收。
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可扩展的面向千核的新型拓扑结构设计,对众核结构的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所发论文截图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1933115000332
【别人眼中】
比较踏实、思维灵活、充满挑战勇气和钻研精神的学生
“几年同窗,他留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一丝不苟,做事格外细致严谨。每堂课后都可以看到他追着老师请教不懂之处,每天都去上自习,一天不落,所以他的成绩平均分都在90以上。他平日总给人感觉心静如水,沉得住气做事,我们都知道,他的志向就是做学术研究。”这是论文合作作者黄鑫眼中的郑乃君。
黄鑫还说:“我承担的是部分论文的撰写工作,期间阅读了海量的英文文献,熟悉了英文文献的撰写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具体流程。英文论文读写方法的掌握虽然对我的硬件爱好没有太大的帮助,却一定会对我的研究生学习大有裨益。最重要的是我通过项目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更加明确了以后要走什么路。所以我很感谢,也很庆幸参与了这次项目。”
“郑乃君学习能力比较强,这一点很让我佩服。他不但能经常和我们一起玩,也能把学习兼顾好。作为同龄人,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和郑乃君一同完成项目的陈小康说,“最让我们难忘的是大二后的暑期几个人都没回家,要么一起泡在图书馆和宿舍搞研究,要么赶着去老校区的916公交车找顾老师商量问题。通过参加这个项目,使我积累了很多仿真方面的工程经验。做项目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我创新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帮助。”
“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能像郑乃君这样踏下心来做学术研究的学生很少,他能一次又一次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刻苦探索和实践,百折不挠,百烦不厌,最终取得很好的成绩,说明他真的是一个比较踏实、思维灵活、充满挑战勇气和钻研精神的学生。”指导老师顾华玺教授这样评价郑乃君。
“郑乃君发文的事我们最近也听说了,作为本科生能发到SCI真的好厉害!上大学以后总感觉自己不需要再像高中那么拼了,可是看到乃君他们经过努力获得了如此的成绩,真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没试试”,更多的同学如是说。
【主人翁说】
投入足够的兴趣和精力,加上各种因素的辅助,本科生照样可以发SCI
回想起参与创新创业计划及发文的过程,郑乃君感触颇深。“做任何事,努力了不一定会100%成功,但不努力就肯定不会成功”,郑乃君说。
“对学术和科研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没有谁天生就是搞学术的,而兴趣是消解枯燥的良药。做项目和论文的过程是个奇妙的发现之旅,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地去学习新的东西,不知不觉知识面就会特别开阔。”
“选题上要结合个人兴趣,注重对创新创业等平台的参与和利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应蛮干,要有合作,这包括导师的指点和同伴的分工协作,要充分施展团队中每个人最擅长的一面,发挥合力。有船有桨也要有灯塔,题目和导师是息息相关的,导师的指引特别重要。”
“研究过程中必须要敢于尝试和犯错,要有足够的勇气。发SCI虽说需要积累,也并不是只有博士才能够,如果投入足够的兴趣和精力,加上各种因素的辅助,本科生照样可以实现。文章是一个不断用时间磨出来的过程,必须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锲而不舍、坚持到底才会善始善终。”
“创新意识很重要,交叉学科领域更能出东西。”
【采访手记】
只要有足够的成功欲,并肯为之付诸努力,就有无限接近梦想的可能
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务处郭涛老师介绍说,实际上郑乃君并不“孤独”,因为类似他这样发表SCI论文的本科生,学校每年都有。
高质量的教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成,得益于国家、省里和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计划的大平台,更得益于学校对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以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奋力拼搏。
“就算天再高那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悦耳动听的不只是一句歌词,更是郑乃君等人的青春正能量传递给我们所有人的希望。谁说年轻就不能怀揣并实现梦想?只要有足够的成功欲,加上十足的勇气、巧妙的方法、充分的合作,并肯为之持久付诸努力,人人都有无限接近梦想的可能,也定能收获生命中不一样的精彩。
【资料链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介绍
近些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国家审核获准立项的学生项目逐年上升,2014年更是达到110余项,获批项目总数较2013年增长14.6%,创历年新高。
西电学子在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上屡获好评。其中,微电子学院崔璐等同学(导师:蔡觉平)的“基于ZigBee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及安全监测系统”项目,获全国大学生学术年会十佳优秀论文奖,崔璐同学在闭幕式上作大会报告;电子工程学院谢雯雯等同学(导师:余柏生)的“基于ZigBee室内家庭服务机器人”项目,以及机电工程学院邵明绪等同学(导师:赵建)的“双臂体感遥控机器人的制作与研究”项目,分获全国大学生学术年会十佳项目奖。
此外,机电工程学院康晓洋同学编写《微装配与MEMS仿真导论》一书,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创新项目团队还收到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邀请,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加“2009年灵巧材料、自适应结构和智能系统国际会议”,并做会议报告。通信工程学院“无线探测自动节水浇灌系统”创新项目的吴汶泰同学撰写《我们成为创新实践的主角》一文,被《中国教育报》收录报道等。(本文策划:教务处 胡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