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段宝岩院士获亚洲结构与多学科优化终身成就奖

时间:2018/05/24 10:47:10 作者: 点击数: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刁玖胜)5月23日,在大连召开的2018亚洲结构与多学科优化(ACSMO 2018)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教授被授予亚洲结构与多学科优化终身成就奖。这是我国该领域获此殊荣的第二人,第一位是中科院院士、原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程耿东教授。

证 书

 

段宝岩院士分别与程耿东院士、日本早稻田大学山川宏教授合影

    段宝岩院士长期从事电子机械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电子装备结构多学科优化设计的研究工作,开辟了我国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研究的新领域并形成了初步的学科体系。他系统地建立了电子装备电磁场、结构位移场、温度场之间的场耦合理论模型,揭示了机械结构因素对电性能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场耦合理论与影响机理的机电耦合设计理论与方法,为电子装备机电耦合设计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结构与多学科优化方面,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型微波天线、大射电望远镜、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等电子装备结构的设计工作。如1980年代,提出的大型微波天线结构形状优化设计的综合法,突破了将我国著名的DDDU(多工况、多目标、多约束、优化设计)系统从尺寸型优化向形状优化推广时遇到的Hessen矩阵奇异的难题。同时,系统进行了包括天线反射面保型优化、可靠性优化、类型优化等系统优化设计工作。1990年代,提出的工程结构多工况拓扑优化方法,通过引入数学变换,巧妙地将一个n-工况紧耦合且不可微的复杂非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n个常规线性规划问题,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大型微波天线结构设计中。进入新世纪,提出了机电耦合优化设计思想与数学模型,为机电耦合设计的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2010年代,提出了大型卫星可展开柔性天线的系统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拓宽了结构与多学科优化的范畴。

    上述成果已被成功应用于我国深空探测、神舟飞船、“天通一号”、主力战舰及FAST500m口径大射电望远镜等国家重大工程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重要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2次,著书6部,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入选2009年度科学中国人,2012年获香港何梁何利科技成果奖,2017年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与中国好设计金奖。

    近期,他又带领团队积极推进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Space Solar Power Satellite)的开创性工作,2014年提出了SSPS-OMEGA创新方案,与国际上最新的美国NASA于2012年提出的SSPS-ALPHA方案相比,这一创新方案不仅可使太阳能收集系统的功率质量比提升约三分之一,且可有效缓解三明治结构带来的严酷的散热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与浓厚兴趣。

责任编辑:贾凯